首页 >> 叶倩文

王朔有哪些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了朝阳

2022-07-20 09:26:05 朝阳    

王朔有哪些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了?

前段时间在老家待了一周。这几个月城里的日子开始变慢,乡间的日子就变得更慢。老家总有老物件,一天下午翻腾旧东西,找出几本将近20年前买的旧书,其中包括1992年出版的《我是王朔》,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的。

之所以说是20年前的书,是因为这是一本旧书,2000年左右我闲逛旧书摊的时候买入。第一时间肯定翻了一遍,但至今已印象模糊,再次读起,有些内容居然感觉有些新鲜。

1992年是什么概念呢?那时候王朔志得意满,那么多小说已经在八十年代畅销,1988年他的四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,1990年前后他参与策划的《渴望》和《编辑部的故事》引发轰动,《爱你没商量》的剧本刚刚交出,华艺出版社正要出版他四本一套的《王朔文集》。

而在这之后,由他三部小说改编而成的《过把瘾》即将热播,他参与策划并定下剧名的《我爱我家》即将拍摄,由他小说《动物凶猛》改编的电影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风光一时。而后他远赴美国,再其后出版《看上去很美》,然后的然后,王朔成为现在不再热闹的王朔。

从这本书编者所写的序来看,其实成书非常仓促。全书240多页,原创内容主要是前面100页的王朔访谈。这本书1992年6月出版,而访谈是在5月4日进行。访谈录之后,是王朔作品的节选和别人对王朔作品和本人的评论。

访谈就在王朔的家里,除了两位提问者和王朔对话,旁边还有王朔当时的爱人沈旭佳。沈旭佳是一位舞蹈演员,早年间和王朔算一对神仙眷侣。

王朔接受访谈的时候,沈旭佳在旁边端茶倒水,偶尔插话,读起来很有现场感,也能多少看出王朔当时和沈旭佳融洽的感情状态。

发问者说起请人为这本书写序的事情,王朔说,要不让沈旭佳写。发问者说,当然好。沈旭佳马上说,“我不写,我净写错字儿。你们喝水。”

看沈旭佳的发言风格,和王朔有那么一些神似,两人曾经那样惺惺相惜,想来也不奇怪。另外“你们喝水”这样的话也能印出来,可见作者和编辑的偷懒,另外也让多年之后的读者瞧出趣味。

提问者又问,能否发一张你们三口子的照片?

王朔还没说话,沈旭佳马上反驳,“不行不行。你们不知道,人家在读者中,特别是在青年女读者中,一直是城市独行侠的形象。我和咪咪一登出来,影响销路。”

咪咪是王朔与沈旭佳的女儿王咪,1988年出生,当时只有4岁。后面的访谈王朔还提到了女儿,“我们的女儿有福气,1988年6月6日出生。”提问者也是会说话,点评了一句“发发大顺”。

多年之后的2013年9月,这位“发发大顺”的女儿出嫁,丈夫是画家朱新建的儿子朱砂。参加婚礼的有王朔的朋友冯小刚、赵宝刚等人,但作为新娘父亲的王朔并没有现身。有人说,老王见不了这种场面。

王朔要对女儿说的话,大概都写在2007年那本薄薄的《致女儿书》里了。

随后的访谈录中,王朔开始回忆自己的成长,说到在新兵连见不到女的,有一次查大脑炎来了几个中年女大夫,是陆军医院的,就已经感觉非常漂亮,“搁现在看,甭说她了,连那封阳台的看车的……”

这里的“她”,应该指的是旁边坐着的沈旭佳。王朔本来还要接着往下说,沈旭佳连忙制止“行了行了”。

关于他和沈旭佳的恋爱结婚经过,王朔也专门聊了聊,很多细节都在后来的很多文章中被转述,这里不再细说。不过王朔有句话让人能感觉出他当时对爱人的深情——“我深深地感受着一个人的钟爱,这种钟爱使我心平气和,开朗自信。我有幸遇见了沈旭佳。”

两个相爱的人之间当然不需要强人所难地互相改造,但如果你愿意为对方有所改变,并果真变得更好时,那你应该就是找对了人。

不过在当面略显肉麻地表达对爱人的情感同时,王朔也不忘时不时损对方几句。

提问者问王朔是不是加入了作协,王朔说是,人家见面总问你是不是作协的,无论你说是不是对方都不再接着问,可是你说不是,心里就特别难受,所以还不如是了呢。“不过作协还是代表一种承认,其他的比如杂协、舞协……”

王朔说这句话应该就是等着沈旭佳插嘴,果然,她在旁边说了一句“去你的”。沈旭佳是东方歌舞团的舞蹈演员,对王朔忽然说到舞蹈协会的事自然敏感一些。

说到自己作品中曾经的调侃风格时,王朔提到了《编辑部的故事》。这时候,我此前听到的一种说法被印证。

提问者说,据说你最心虚的,是当初想在《编辑部的故事》的背景中加入笑声。王朔予以肯定地说,“怕别人不笑。”

2013年5月我采访《我爱我家》导演英达老师的时候,他也曾经提到过这件事——

“拍《编辑部的故事》时王朔就说,看看要不要加笑声,我说这不是简单加笑声的问题。其实《编辑部的故事》那个结构完全是情景喜剧的结构,六至七个主要人物,发生故事的地点固定,还是系列剧,而且还是喜剧,加在一起就是情景喜剧。我说要做就得真做,就得带真观众,第一个情景喜剧出来靠灌装笑声就毁了。最后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操作现场,最后就说算了吧。其实我当时有点儿私心,想把第一部情景喜剧留给自己。因为拍摄《编辑部的故事》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当时已经非常火了,并不缺这一部。但当时我想改导演已经很多年,我原来就是学导演的,我此前在《围城》当演员等于是客串。”

出于一定的私心,当时初出茅庐的英达并不支持将《编辑部的故事》做成情景喜剧,因此中国的第一部情景喜剧还是留给了英达自己,他也由此成为中国情景喜剧之父。

说起来也是有点儿险,当时如日中天的王朔如果真一门心思往《编辑部的故事》中加笑声,那么中国情景喜剧缔造者的头衔就落在了他的头上——其实他当年已经够风光的了。

当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说法还没有正式提出,但在广东等地已经显露出一些迹象。提问者由此发问,以后如果都成了广东那样,会不会就没人读小说了?

王朔对此表现得非常乐观,“不会,现在文学已经处于谷底,不会再降了,只能慢慢回升。许多文学刊物订数已经回升。”

理性乐观永远是需要的,但王朔对于趋势的判断未免有些过于乐观。近30年之后的今天,文学已经被很多人遗忘。偶尔想买本文学刊物,连报亭都见不着。

不仅对于文学的未来,对于自己的将来,王朔在访谈录中也做了判断,“等我老了,吃什么也不香了,看什么也看不清了,我也不排除我会往德高望重、洁身自好那方面发展。没准儿下世纪中叶,最受推崇的道德先生是我呢。我当然也会很看不惯那时年轻人的许多所作所为。”

如今的王朔算不算道德模范不好说,因为大部分公众已经多年没有见过他了。十多年前王朔曾经复出过一段时间,出新书,发言论,不过很快又归于沉寂。王朔已经不是年轻时候那个王朔,世界也不是王朔年轻时候的那个世界了。

王朔距今最近的一部作品,是2008年的《和我们的女儿谈话》,距离现在也已经十多年。

尽管从他的近作总是一次次挑战阅读体验,但对于他可能的更新的作品,我还是充满新期待。

王朔,应该还是一直在写吧。因为,他是王朔。

娱乐答不休,我是郑捕头。欢迎关注。

癫痫的护理措施

廊坊市医院

成都癫痫病医院

杭州黄褐斑

巴楚

友情链接